谁在拯救美债?
就在刚才,“中国增持了18亿美元的美债”这事出来后,就被某些人扣上了“给美国续命”的帽子。但华尔街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好像忘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过去两年里,中国已经疯狂抛售了850亿美元的美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像强盗一样持枪抢劫的导演,还是被迫自保的商人?
当1月份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公布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球三大美债持有国(包括中国、日本等)都在集体增持美债。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美元霸权逐渐崩塌的关键线索。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央行在这个关键时刻增持美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而且,现在还继续持有美债的人,难道就不担心美国会赖账吗?
咱们来看看美债困局中的“东方算术”。今年3月19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TIC报告显示了一件事儿:中国在1月份增持了18亿美元的美债,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130亿元,总量达到了7608亿美元;而日本的动作更大,直接增持了195亿美元,把它的美债持仓推到了1.0793万亿美元。
揭秘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背后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给深陷债务泥潭的美国扔来了一根救命稻草啊——毕竟现在美国的国债已经超过了36万亿,而且海外持有的比例也降到了27%的历史最低点。
不过,要是翻开中国央行的“记账本”看看,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了。在过去11个月里,中国有9个月都在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总的持有量比2022年减少了足足850亿美元。
谁在增持美债?
这就相当于每天都有2.3亿美元从美联储的金库里“凭空消失”了。更夸张的是,1月份那18亿美元的“增持”,其实只是美债价格反弹带来的账面小把戏——就好像看到超市打折,就多买了两包泡面一样。
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增加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有很大差别。
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中国在1月份所谓的增持美债,更多是纸面上看起来多了点财富,并不是说持有的美债数量增加了。实际上,1月份美债的价格涨了一波,所以中国央行手里的美债市值和规模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谁在增持美债?背后的真相在这里
换句话说呢,中国央行其实没主动去买更多的美债,而是因为美债价格涨了,所以账面上看起来收益增加了。
日本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他们增持美债纯粹是为了汇率稳定。日本央行得想办法让日元在外汇市场上别乱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日元的利率。
中美之间现在贸易战、金融战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啊,可中国央行为啥不干脆把美债都给卖了呢?
说到黄金储备呢,这背后可有大学问。就像特朗普一边喊着“中国必须买美债”,北京金融街的那些决策者却悄悄地在做减法——黄金储备已经连续四个月增加了,到2月底的时候达到了7361万盎司。
谁在下一盘金融大棋
这就相当于偷偷把2000吨黄金运进了地下金库,这数量都能铺满38个标准足球场了。外汇管理局的官员私下开玩笑说:“美元就是会流动的泡沫,而黄金才是能稳住局面的秤砣。”
在这个世纪级别的金融较量中,7600亿美债成了一张特别关键的牌。就好比核武器库里的洲际导弹一样,既不能全扔了(那样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也不能拿得太多(不然就成了那个接盘的冤大头)。
专家批《华尔街日报》甩锅逻辑搞笑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李明阳教授算了笔账:现在中国的持仓规模差不多是中美贸易额的1.2倍,这个量既能让华尔街有点疼,又不会让他们彻底翻脸。
不过美国那帮精英好像完全没搞懂咱们这所谓的“东方威慑学”。3月13号,《华尔街日报》居然在头版把美股的动荡怪到中国头上,说什么“中国金融核弹”,压根就不提美联储这两年疯狂加息500个基点,这不是自己折腾自己吗?
这甩锅的逻辑简直跟醉汉埋怨路灯太亮一样搞笑。其实呢,中国资金从美股撤出来的规模,连巴菲特半年内减持苹果股票的一小部分都不到。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进行时
站在2025年的春天往回看,美国国债的问题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过去十年啊,美联储那印钞机简直没停过,日夜轰隆轰隆地响,结果美元的流通量一下子涨了三倍!可同期美国的GDP才增长了不到35%。这就跟给气球拼命吹气一样,现在连日本这个所谓的“最大债主”都开始悄悄下手了——它手上持有1.1万亿美元的美债,但你看那些日元保卫战留下的窟窿,就知道它也是有点撑不住了。
在深圳前海自贸区,那个区块链外汇结算平台的交易量每个月都能涨15%呢。有个私募基金经理就跟我说:“现在做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能省1.2%的汇兑损失,谁还傻乎乎地抱着美元不撒手啊?”
再看看那边,英国突然也加仓了175亿美元的美债。伦敦金融城的那个分析师大卫·史密斯就在晨报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这更像是给病人做临终关怀,而不是什么真正的投资决定。”
后美元时代的“通关密码”
现在中国的外汇管理局正在悄悄地把剩下的美元储备换成光伏电站的股权。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绵延几十里,它们正在把阳光变成新时代的“硬通货”。
美元霸权的丧钟已经从华尔街传到了上海陆家嘴,那7600亿美元的国债不过就是旧时代留下的影子罢了。
就像某个央行匿名官员说的那样:“我们保留的不是美债,而是资本主义最后的一点面子。”
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里,东方的智慧正在重新定义金融的新规则:黄金加科技再加多元化的储备,这就是后美元时代的“通关密码”。而华盛顿那些政客们还在为了谁该为所谓的“金融核弹”背锅争得脸红脖子粗,殊不知真正的决定权一直掌握在印钞机的手里呢。
